您好,欢迎访问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社
在线投稿 | 收藏首页

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杂志社

国际刊号:1672-4488    国内刊号:37-1356/R    主办单位:山东省教育厅

期刊名称: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
期刊级别:统计源期刊
主管单位:山东省教育厅
主办单位:山东省教育厅
国际刊号:1672-4488
国内刊号:37-1356/R
审稿时间:1~3天
语种:中文

扫描二维码,即可查询稿件实时动态

期刊介绍

《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》(双月刊)创刊于1957年,由青岛大学医学院主办。本学报为医药卫生综合性学术刊物,国内外公开发行。

《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》主要刊登基础医学、临床医学、预防医学、康复医学方面的内容。力求及时、准确的反映科研、教学、医疗的新成果和新科技,向社会提供最新的科研学术活动信息,促进医学科学事业的发展。

《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》荣获国家“双效”期刊、华东地区及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。

征稿启事

一、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来稿要求

(一)所有来稿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,请勿一稿多投。

(二)来稿须时注明第一作者的性别、年龄、职称及联系电话、E-mail地址等。第一作者及其单位对稿件的真实性、保密性负责。若该研究工作已获得课题基金资助或获得奖励,请注明课题(奖励)名称及编号;若文稿已在学术会议上宣读,请注明会议名称及时间。

(三)论著一般不超过5000字;技术和方法、病例报告、经验介绍限3000字以内;短篇报道限1000字以内。

(四)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采用网上投稿系统,作者登陆我刊网站后,按系统要求逐步进行。为便于编辑修改,来稿请用Word文档格式。

二、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稿件内容撰写规范

(一)篇名(中文,英文)以不超过20字为宜。署名(中文,英文)作者须提供真实姓名。中国作者英文姓名用汉语拼音标注,姓与名空格,全部字母大写,双名中间加连字符。示例:ZHANGAI-XIN(张爱新),ZHENGTING(郑挺)。外国作者的姓名写法遵从国际惯例。

(二)作者单位(中文,英文)加圆括号置于署名下方。包括单位全称、省、市、邮编4项,境外作者须提供准确无误的邮政地址。

(三)作者简介排在篇首页左地脚位置。置于收稿日期项之下。包括姓名、出生年、性别、职称、学位、研究方向6项。

(四)摘要(ABSTRACT)采用结构式,即目的(Objective),方法(Methods),结果(Results),结论(Conclusion)。一般不超过250字,中英文须对应。

(五)关键词(KEYWORDS)以3~5个为宜,词间用";"隔开,中英文须对应。

(六)基金项目应按国家规定的正式名称填写并在圆括号内注明项目编号。置于篇首页左地脚收稿日期项之下。示例: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(30170045)。

(七)注释系对文章篇名、作者、文中特定内容的必要解释或说明。用阿拉伯数字圈码编序,相应注释内容可列在当页地脚。

(八)正文正文中文内标题层次不宜过多。一般为3级,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码分级,如1,1.1,1.1.1,……。首次出现的简称(缩略语)应先写出全称(中、外文全名)然后才能直接运用。方法部分凡已有文献记载的,直接引用文献即可;若对文献记载的方法进行改进或有创新应详细写明。

(九)图(照片)和表以先见文字后见图、表为原则,图、表也可集中附于文后。照片要注明染色方法及放大倍数。表格一律采用"三线表"。

(十)参考文献文献序号标在引用处文字末、句号前,加[]标于右上角。内部资料、个人通讯、报纸及未公开发表的文章不能作为参考引文。序号以在文中首次出现先后为序。

在线投稿
稿件信息
标题
*
上传稿件
*
通讯信息
作者
*
联系电话
*
作者学历
*
作者单位
*
稿件查询

1.稿件进度请于投稿24小时后进行查询。

2.请用通投稿讯作者手机号或投稿成功后的稿件编号查询。

3.在线投稿成功后,初审结果将会在1-3到工作日通知,留意审稿编辑的通知短信。

4.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微信公众号查询稿件进度。

最新文章
  • 白细胞介素-10的免疫双重作用及抗炎应用进展[2023/08/23]

    关键词:基因治疗 抗炎 细胞因子 王贞丽,秦欢,王建刚,丁会芹, (1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质量管理科,山东 青岛 266071;2 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; 3 康立泰生物医药(青岛)有限公司) 30年前,人们首次发现白细胞介素-10(IL-10),认为其是Th2细胞分泌的

  • 间充质干细胞修复缺血再灌注组织损伤的免疫学机制[2023/08/23]

    关键词:体液 外泌体 充质 王赫,边晓倩,江海涛 (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,山东 青岛 266003) 缺血再灌注(I/R)损伤是一种常见的与临床事件相关的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创伤。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,缺血并不是导致组织损伤的主要因素,当血液供应得到恢复(再灌